
《老人与海》读后感合集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人与海》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读后感1冷冷的海风在海面上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一股淡淡的海腥味弥漫在空中。
老人桑迪亚哥孤身一人架着一条小船出海打鱼,这是老人桑迪亚哥经历了84次空手而归的第85次出海。老人拼尽全力耗费了两天两夜,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可这巨大的战利品吸引了海上成群的鲨鱼,早已精疲力竭的老人又一次与生命打了赌,与这些凶残的掠食者搏斗。老人面对着强大凶残的敌人,没有倒下,没有退缩,拼尽自己最后的一口气与鲨鱼对抗。最终,只剩下一架巨大的鱼骨,老人桑迪亚哥拖着一架残骨,在茫茫大海中返航。
一个平凡的躯体却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奇迹。
《老人与海》的书页在我的手指尖缓缓滑动,令我思绪万千,生活中的我是否像桑迪亚哥一样?与比自己强大的事物做斗争,是否会明知危险还会闯一闯?尽管老人一贫如洗,85次出海只有一次获得战利品,这些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失败者,他的精神是永不言败的,不可战胜的。
记得那次的“520”古筝日,老师率领着一群“小小表演家”包括我去湘湖的湖边表演《渔舟唱晚》《小苹果》,前面几天,我因为“学业忙”和“懒”没有做到“每天练”,直到演出的前两天还只背出了一首,家人们和我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此时的我是心急如焚的,好比《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几天无鱼的心情。
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不在舞台上忘谱子,为了不辜负妈妈,更为了不让自己失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完完整整地背出谱子,当然这就像桑迪亚哥扑鱼一样不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要永不气馁才行。终于,在我自己的“强行逼迫”下,指尖和大脑经不起我的反复“逼迫”,向我“投降”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战利品”——顺利背出了谱子,并且手指在古筝的琴弦上跳舞也非常完美呈现。
老人桑迪亚哥其实并没有失败,因为他的意志并没有崩溃,鲨鱼也没有能让他屈服。他赌上了自己的生命与饥饿的鲨鱼搏斗,保护着自己的战利品。老人不屈服于命运,不管处在多么危险的处境中都会尽自己所能击败困难,不放弃一丝希望。他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成为了一个胜利者。
老人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告诉我不能因为几次失败就失去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因为我们不能向困难屈服,更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会胜利。
《老人与海》读后感2一位孑然一身的老人,一片翻涌不尽的大海,一个人与一片大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被深绎的淋漓尽致,而它更像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性和自然的羁绊中展现出海明威眼中60年代的美国社会。
老人没有亲人,只有相伴的男孩,可男孩在跟着老人数十天打不到鱼时,男孩父母以宗教的思想令男孩离开以免染上厄运,此处表明了人们对宗教思想一味盲从的时代现象,也反映了社会教育的畦形。
男孩离开后老人独自出海,开始与鱼说话,与鸟说话,尽管得不到答复。他处境早已破败不堪,但仍是怜悯着其它动物,为他们而考虑。可命运总是与他相背而驰,连续85天一无所获。正如社会底层的人民,在可悲的命运里原地打转,靠着运气生存。书中还写道有其他人在捕了大鱼后开上快艇,疏远往日一同出海的好友,这也就是运气好些的那群人,在社会的底层混个中游,便以为是飞黄腾达,有强烈的阶级主义思想。
随后的情节应是全小说的中心了,即老人只身钓回了大马林鱼。他为完成年轻时的梦想,在捕捉的过程中被大马林鱼拖行了三天三夜,身负重伤,但还是在自己的毅力支撑下杀死了这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他在最艰难的时候对自己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书中无数次对他抽筋双手的描写和他对自己与鱼的对话体现出美利坚民族所崇尚的胜者生,败者死的无畏气慨及个人英雄主义。
最终老人以疲惫的身躯拉着大鱼朝海岸驶去时,命运又恰恰在他以为胜利时向他开了一个玩笑,鲨鱼的不断来访让马林鱼身体从完整逐渐残缺,也使老人的希望逐渐渺茫,最终老人的鱼叉丢了,刀断了,船桨也折了,无力而绝望地看着自己付出的全部努力化成一具庞大的骨架。对,鲨鱼就是社会的一只只黑手,在一个苦命人终于用自己的半条命换来了应得的果实时,一只只黑手毫不留情地伸向了它,被压迫的人们做出的一切努力和反抗都是徒劳,亲眼看着自己拼尽身家性命得来的一切被一点一点地掠夺,最终化成一场空虚的梦境。
黑暗的社会容不下一个善心人的付出能应得回报,容不下一个好人找到出路,所奋斗获得的一切最终都燃成灰烬,只能在掌心以记忆的形式作个纪念。通常是这样躯体与精神的同时摧残,才能让人在无法被打败的境遇里自残毁灭,渐渐的,时代不再相信什么不灭的意志,也不再相信梦恋与命运。
《老人与海》读后感3第一次开始读《老人与海》总是迫切的想要快速读到老人出海的部分,等到老人出海了又迫切想要读到老人能钓到大鱼,终于大鱼上钩了,却没那么轻易抓到,甚至拉着老人的船的海上漂了两天两夜。书中有很多对于大海、海鱼、日出、夜空的描写,却都让人无心欣赏。因为老人受伤了,手掌破了,左手抽筋了,肩膀也磨坏了,缺少食物和水。老人年龄那么大了,他和那条大鱼的周旋还在持续,他很冷静,他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但他确实年龄大了,即便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他一次又一次的说着:“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他是孤单的,他是需要帮助的。但最后他还是只能依靠自己。心中有些酸涩,我不止一次在想,放弃吧,回去吧,别冒险了。周旋还在继续,大鱼似乎也很冷静,一直拉着老人的船前行着。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努力的控制着自己想要立刻翻到书后面看看老人有没有将大鱼带回去的冲动,因为不忍看到老人那么辛苦又不想错过中间部分的精彩。
终于在老人与大鱼的博弈中,老人取得了胜利,他杀死了大鱼,并将它绑在了船边。可以返航了,老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他太累了,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他只能吃生鱼肉保存体力。有几次差点晕倒,好在他都挺过来了,现在他终于可以休息了。然而老人并没有放松,因为随之后来的鲨鱼才是最终的考验。看着老人丢了鱼枪、弄断了刀、打断了舵柄、杀了鲨鱼也打跑了一些鲨鱼,最后却只带回了一个巨大的鱼头和没有一丝鱼肉的骨架以及漂亮的鱼尾巴。那条大鱼是那么漂亮,它是老人的朋友,也是老人的战利品。看着插图光秃秃的鱼骨架,鼻子酸酸的。是惋惜吗?老人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才战胜的大鱼,本来能够让他衣食无忧好一阵子了。是难过吗?老人为此身体受了重创,他嘴里奇怪的,有着甜腥味的东西,他胸中有什么碎掉的感觉,都在说明着他的身体不太好。然而他依然在和男孩计划着下次出海要准备的东西。
我开始以为故事的结局会是美好的,至少会给老人留下一点鱼肉,哪怕一点也好。至少让这个坚持到最后,哪怕弄得遍体鳞伤也没有放弃的老人有 ……此处隐藏9800个字……大无比的鱼;才让渔夫钓上了这条大马哈鱼,但却在海上与其搏斗了三天三夜才把它杀死,接着却又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这条大马哈鱼只剩下又粗又白的脊骨。一切的肉体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仅仅是—个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只不过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骨架!然而在这个颇具悲剧色彩的故事中,却折射出一位“英雄人物”——渔夫圣地亚哥。‘
他连续八十四天捕不到鱼,在别人看来,他是失败的。一个渔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个、真正的渔夫吗?而他却还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鱼。他从未放弃,即使已经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了。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佩服吗?古时愚公移山,他明知道开山挖石并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为之的事情,这需要自己的子子孙孙一代代不懈地做下去,可他仍坚持带着子孙一天天去移石。愚公不也“知其不可为”,却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了吗?天帝最后感其诚,命山神搬走了山。连古时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翁都如此,我们不是更应该如此吗?如今的中学生,兴趣倒是挺广泛,学这又学那,可几乎每次都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总半途而废,他们缺少的不就是像圣地亚哥和愚公一样的毅力吗?只要有了毅力,便没有不可攀登的高峰,只要有了毅力,便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题吗?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失败真的如此可怕吗?人生谁能没有失败?就像人学走路,也得有过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人才能学会走路。失败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有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败是倾覆生活之舟的波涛,波涛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个向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
作为一位强者,就不应该面对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老人与海》给予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太多。它确实是—部好书,—本让人受益终生的好书!
初中读后感 |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 好书推荐
《老人与海》读后感14海明威曾说过:“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亦是如此。不足百页的篇幅,却让一代代人一遍又一遍,回味无穷。
少不经事时,读《老人与海》只是为桑地亚哥的悲惨命运而叹息,失去了小男孩的陪伴后孤身一人,迟暮之年仍需自己拼命谋生;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在他人的嘲笑中度日,在海上漂流数日,历尽艰辛所获得的成果却被吞噬殆尽……不禁感叹老人是这般命途多舛,用自己的心酸血泪换来的却是一堆泡影。
阅历增加后,再捧读一番,感慨颇多,深深地被老人高大伟岸的形象所折服。他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形象,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海明威先生将这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结合在一起,将现实生命中的忍辱负重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具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从他的自言自语和无边想象中,我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一面——神经在过度紧张的同时开始向绝望反弹,也许会胡思乱想,也许会有意志松懈,也许会精神崩溃,在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干得更好的同时,也始终强调着不能认输。但我却做不到在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候还努力告诉自己:“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正因为如此,桑地亚哥那巨人般的灵魂高度,钢铁般的精神意志,珍珠般的高尚品格,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而正因为这种崇高精神的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人性的光芒才会如此璀璨,熠熠生辉。已是耄耋之年,身患重病的蔡晋先生,为了审订《英美法词典》,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伴随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的诞生,一位被时代辜负的知识分子溘然离世;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罗斯福,在美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临危受命,以新政抵御了全球经济的崩溃;尽管患有帕金森,尽管一生是轮椅上的一生,尽管仅有两根手指能够动弹,霍金先生仍以顽强的意志创造了《时间简史》等惊骇世俗的著作,遥遥领先世界科技水平,揭示宇宙的奥妙……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向限度挑战并不断超越,这个限度才会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像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成功与否,都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我们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在某一片未知的大海上,桑地亚哥依旧驾驶着渔船,驶向地平线的尽头。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侵蚀,却依旧鲜艳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老人与海》读后感15近日重读海明威的经典名作《老人与海》,掩卷之后不禁感叹经典的力量永恒,书中那位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位常常梦见非洲狮子的老人,在遭遇连续八十四天没打到一条鱼的厄运打击,纵然他坚强不屈,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苦难,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没有把那条“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鱼完整地带回家。如果仅仅从结果上看,他似乎是个失败者,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老人却无疑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他的那句“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誓言宣告了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性的光辉!
如果说结果决定一切,那么无疑老人没有实现他的梦想;如果人生仅仅只是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老人也算不上好汉豪杰;可是纵观全篇作品,我们感受到这样一个道理: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更加精彩!
是的,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利,如果我们能够像老人一样拥有强大的自信和不屈服的信念,那么生活中的磨折无疑就会成为未来成功的磨刀石。老人在经历了大海的挑战、命运的嘲弄、大鱼的搏斗这些令人筋疲力竭折磨后,本想否极泰来,却随即又陷入了鲨鱼的再次挑战,这时候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无奈地选择放弃,那么他们就会以失败者为标志告终;可是我们的勇敢的老渔夫选择了不向命运屈服,勇于面对挑战的大无畏精神,再次鼓足勇气以桨为兵,战斗到最后一刻,虽然大鱼只是剩下了巨大的骨头,老人却永远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胜利者,他也成为了自己命运的胜利者,他战胜了自己!
孩子你现在努力学习不断付出辛勤的汗水,无疑我们都希望你能够考上心仪的好学校,可是,这个结果难道是你学习的唯一目标吗?显然不是。你更加需要珍惜的是:在实现你的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好好享受学习的快乐,感悟人类知识文化的美好,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那么即使最初的目标没能完全达成,也无需悔恨难过,其实你已经收获了很多的意外之喜,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旅程的终点并不是唯一目标,更值得注意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我们看风景时候的心情!”
“永不言败”这也许就是《老人与海》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人生感悟;“享受过程”慢慢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痛苦与快乐吧!